
美德造福後人
作者:貫明
父母應該給孩子留下什麼?
人世間的任何物質財富都不可能長久的承傳下去。
留下金錢,孩子們可能去揮霍,最終有可能
成為乞丐;留下遺產,如果孩子們沒有經營
的智慧,坐吃山空,結果有可能是傾家蕩產;
留下遺產讓孩子們去分割,後人則可能為了
爭奪遺產對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。
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和智慧,
孩子就有可能去創造更多的財富;
如果為人一生積德行善,給孩子留下
做人的美德,其福報就能長久的造福於後人。
清末的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還鄉之後,
曾在長沙大興土木,準備為子孫後代留下
豪華的府第。他總是怕工匠偷工減料,
就親自拄著拐杖到工地督工,這兒摸摸,
那兒敲敲。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,
就對他說:「大人,請放心吧。我活了
這麼一大把年紀,在長沙城裏造了不知
多少府第。在我手上造的府第,從來沒有
倒塌過,但屋主易人卻是常有的事。」
左宗棠聞聽此言,不禁滿面羞愧,長聲歎息而去。
同為清朝名臣的林則徐,在對待兒孫的
問題上就比左宗棠高明得多。他曾經說過:
「子孫若我,要錢幹什麼?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;
子孫不若我,要錢做什麼?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。」
西漢時代東海蘭陵的賢人疏廣曾任皇太子的
老師,他告老還鄉後,把皇帝賞賜的錢財
都用來宴請鄉親近鄰。疏廣的子孫請宗族裏的
老人勸他用這些錢置些產業留給子孫。疏廣卻
說:現在已經有了以前置辦的一些產業,
孩子們只要勤勞,完全能維持普通百姓的
生活水準,沒必要再置辦其他產業。
財產太多,會使子孫變得懶惰。
如果是賢才,財富多了,也會增加他的罪過。
而且人太富了,揮霍無度就會大損其德。
據史書記載,古代在福建有位做過少師的人,
名叫楊榮,其祖上世代以擺渡為生,每當豪雨
成災沖毀民房時,總有人畜貨物順流而下,
別的船隻總是爭相撈取貨物,只有楊榮的
先祖以救人為要,貨物一概不取,鄉里的人
都笑他愚笨,到了楊榮父親出生時,楊家
便漸漸富裕起來了。有一天,一位神仙化為
道士,到楊家對少師的父親說:「你祖先積有
許多陰德,子孫必當享受榮華富貴,某處
地方可築祖墳。」於是少師之父就依言把他
祖父和父親埋葬在那裏。日後生了楊榮,
年紀才二十歲就登科及第,後來還位至三公,
並蒙皇帝加封他的曾祖、祖父、父親,像少師
一樣大的官職,後來其子孫也興旺不衰,
而且出了許多賢達之士。
中國古書《易經》中說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
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」意思是說積善行的家族
必能翼庇子孫,而作惡多端的家族必然會禍延後代。
先人創造的精神財富,永遠會對子孫
後代產生強大的激勵作用。
留下善良的精神就為子女留下了做人
立世的支柱,留下遠大的志向就為
子女留下了志氣、信心和希望,留下
美德就為子女留下了做人立世的根本。
因此,美德才是留給後代的最寶貴的
精神財富,猶如太陽不斷散射出的光輝,
源源不斷,地久天長。 ──
轉載自看中國
本文網址: http://goo.gl/G87Dzo
|
轉載聲明:本圖框轉載遵守 自製圖框由Claudia Ma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3.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。 此作品衍生自http://claudiasblog.pixnet.net/blog。之規定。
|